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支持的"OSCAR開源產業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混合云論壇作為"OSCAR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的分論壇之一,于3月21日下午召開。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云數據、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華為、云星數據、廣東電信、云霽科技等單位的專家,與大家一起開啟一場深度的混合云之旅。
以下為演講實錄:
萬鑫:大家下午好!其實我們知道云計算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從傳統的虛擬化和私用云到多虛擬化的環境、公有云、混合云,還有多云的時代。我們經常在講一句話,就是說"世上永恒不變的是一直在變化".
面對這種技術的革新,我們作為企業IT的管理者,作為架構師,作為工程師,甚至包括服務商,我們在面對這樣一個場景情況下,應該做出哪些改變?
從第三方的權威機構統計的數據來看,其中有一個預測是在2018年整個中國的企業云市場會在900億的規模。在前不久發布的云星國際的一個峰會,云合作伙伴,發布的2018年云現狀里面,有一組數據,其中提到了96%的受訪者在使用云,公有云增加到92%,51%的用戶使用了混合云,81%的用戶使用了多云,75%使用了私有云。那么,如果我們拿出以往一年的數據來看,公有云,包括混業云,以及私有云的采購率還是在逐步增加。
那么,在面對這樣一個變化,我們作為一個企業IT管理者,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們怎么看待這些用戶,用戶的畫像是什么樣的,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服務?
我們在說混合云,我們要講混合云,它的整個IT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從經歷了傳統的到虛擬化數據中心,到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發展到目前的云數據中心。我們知道企業的IT發展其實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不是一個跳躍的。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傳統的一些設備、系統跟我們現在的云怎么結合,怎么融合?用戶會面臨哪些挑戰呢?的發展一直圍繞六大要素,從成本、效率、治理、運維、人員、安全等。
運維缺乏統一的異構的資源管理系統,因為資源現在包括有公有云、私有云,有包括一些VMware的環境,也有OpenStack的環境,甚至有的企業已經使用K8這樣的系統。
從人員的角度,企業IT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傳統的管理,到各個廠商,公有云的廠商,IT人員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而且企業的IT人員是有限的,要學習這么多的平臺和技術對人員是一種挑戰。另外從安全的角度風險性是較高的,怎么降低風險性也沒有一個追責的系統。
在效率這一塊,多云是一個垂直數據,運維人員和開發人員也要面臨多個IT環境,他們在開發和使用過程當中效率是非常低的。
另外,從治理的角度來看,我們說IT的治理難度在使用了多云,混合云這樣的環境以后,它也有自己的管理流程包括組織架構,在多云的情況下,很多內部管理無法統一,形成一個閉環,企業內部IT服務能力會逐漸降低的。
在成本這個層面,大家可能更多人是比較關注一些,從成本上來說,以往企業內部可能使用虛擬化。
從這幾個維度,我們有什么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呢?在成本這一塊,如果我們有這種功能,有這種計量監控的功能,有這種成本的預測,有這個優化建議,如果我們有這個功能,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做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的管理,費用的預測,給出建議,我們企業什么時候可以采購新的資源,來滿足我們現在的使用趨勢。那么,在安全這個方面,通過這種豐富的日志記錄,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審計功能。另外,在人員這塊通過自動化部署和資源透明統一管理,降低技術人員對技能的要求。因為我們實現了自動化部署,就屏蔽了平臺的這個成本。在運維層面,自動化的運維,定時任務,監控告警,滿足這些運維的一些需求。從治理的層面,結合企業內部的流程控制、審批管理,還有配套管理,做好資源及服務的發布、流程控制審批。這樣一個系統是我們的多云管理平臺。我們說CMP是企業混合云多云管理的一個必然選擇。
我們看一下多云管理平臺基本上需要具備什么樣的一個基本架構呢?首先,從資源這層來說,首先要對接公有云,把企業的私有云環境管起來,能提供容器的納管,虛機的納管,以及物理機、小機的納管。通過云治理、服務治理的方式增強對IaaS、SaaS、PaaS、DaaS層的服務能力。從IT決策的維度,三個維度提供平臺的使用管理。
在針對具體的,我們說這么一個基礎的管理,大家實現起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在具體上通過哪些功能的實現能夠滿足剛才提到的應對六大要素的挑戰呢?這個是目前RightCloud多云管理平臺的一個功能架構,這個相對而言有點早,但是描述的內容跟大家說一下。在公有云這塊目前我們已經對接了包括阿里云、騰訊云,包括微軟之類的。私有云這塊對接了OpenStack,這里是OpenStack等,因為在接口和認證上大家都做了一些差異上的東西。另外,OpenStack從V2到V3的版本接口,虛擬化這塊目前是VMware和Hyper-V,容器是Kubernetes,在底層這塊,物理機、裸機跟Power,這里寫PowerVC,實際上項目落地的時候PowerVC是后來,OpenStack出來之后,IBM就支持實現了,最早是HMC的管理方式,這種系統在企業真實落地的時候是支持HMC的。在這個之上,異構資源的抽象,資源服務的解析,還有任務的編排,以及任務的調度,還有自動化部署,統一在他們之上做這件事情,中間是一個適配管理項目。這個適配管理相當于屏蔽了底層的一些差異。那么,在這個之上提供了這種云管理、資源的管理,包括這里面的自服務用戶可能會自己去申請什么資源,申請管理,有一些自定義的一些組織管理還有項目管理,這些都是企業IT在使用這種多云管理平臺的時候所應該具備的。
那么,自服務里邊有服務設計,服務設計最終用戶可以自己設計,我的服務應該由什么樣的虛擬環境有成,安裝什么軟件,每個服務與服務之間什么依賴關系,這里面做一些設計,也能夠把一些設計分享出來,提供服務目錄進行申請。
云服務其實這塊已經講了,這里面提供費用分析、計量分析,還有預測支出、成本優化。IT來說,每個企業里面它的部門使用IT使用多少資源,它的部門的業務,IT分攤的成本是多少,都可以通過這里面來進行統計分析,生成報表。這樣一個報表出來之后能幫助IT的管理者做出決策,就是說我每個部門這個業務到底消耗多少資源,什么時候需要增加資源,什么時候資源使用是可以把它消減的這么一些作用。另外安全層面提供了用戶的認證,還有審計日之類的。
整個這樣的一套系統,通過一個統一的門戶,提供開放的API.這個是多云管理平臺所具備的一些功能。那么,我們現在IT發展經過了很長的階段,從CS結構,技術架構從CS到BS,到SV,到目前基于人的這種架構。具體現狀是什么樣子?整個IT架構的現狀是什么樣子?基本上是處于一種有"互聯網+移動端+云"這樣一個階段。那么,企業其實是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狀態?處于一個雙模的狀態。為什么叫雙模呢?有一部分應用是長期穩定的,不會去發生變化,包括數據庫,包括類似于像ERP,或者OA的系統,部署完之后不會再動了。另外一部分可能研發測試環境要釋放資源,一些創新業務也需要隨時的釋放資源,企業要滿足這種我們稱之為混合的IT架構,這兩種需求,我們選擇用云管理平臺能夠支持這樣一個場景。
那么,這里面提到了使用什么呢?服務治理。服務治理,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服務,不管是計算,還是里面的中間件,每個服務都有自己的廠商,有自己的版本,它需要什么樣的資源,它們之間的依賴關系是什么樣的,通過這樣的標準接口把一些應用注冊到云管理平臺,這樣一個云管理平臺不只是在IaaS這一層,甚至在SaaS這一層,甚至DaaS這一層,都能夠將第三方的組件接入進來,統一的發布給最終用戶,用戶進行選擇使用,這是我們說企業IT架構的選擇。
我們看一下如果我們是實現了這樣一個平臺,底層的云廠商,最終用戶是看不到的。那么,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平臺相當于一個什么?打個簡單的比方,相當于一個淘寶的電商,一個平臺一樣。云服務商將它的服務遵循一定的標準注冊到這個平臺上來,然后IT管理者將這些服務發布出去給最終用戶使用。那么,我們看到轉變了IT管理的這個運維決策,它成了云的運營商,像阿里一樣,運營一個平臺,不提供上面的應用,是第三方的廠商來提供,這是一個角色的職能轉變。
那么,混合云跟云管理要走向哪里呢?我們說事情總是分階段發展的。我們是這樣看,我們把混合云的實現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我們認為私有云跟公有云網絡互通。在這種階段通過什么方式呢?通過IPSec、VPN,這個完成之后,用戶的線上的系統在互聯網上的,可能在阿里云上有一個商城,它的系統跟企業內部打通了,打通做什么呢?商城要知道它的庫存,在它企業內部的庫存,這個核心的一些數據還是在企業內部的,數據在公有云跟私有云之間傳輸,在這個階段完成這樣一個動作。
第二,云管理平臺集中管理調度公有云與私有云的作用。第一個階段我們其實沒有云管的,很多的包括VPN這些東西是通過IT管理實現。第二階段就有云管理平臺出現,云管理平臺做什么?集中管理企業的公有云跟私有云,需要混合云管理平臺的支持。然后,在已存在的管理流程對接系統,需要定制,為什么?因為企業內部已經有管理流程了,已經有自己的ID域了,這些我們都需要去對接,這需要很強的定制,需要對企業內部的這種IT的應用,需要熟悉企業的IT.只有這樣云管才能夠做到這些。這個東西做完之后,對接企業的流程,實現全流程的審核,公有云跟私有云的資源合理利用。只有在統一管理起來之后,所有的申請和釋放才能通過一個平臺統一完成,否則可能企業內部的IT人員也可能不經過管理員的允許就直接去公有云上看資源,或者直接在私有云上看資源。
第三個階段是實現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完全融合,應用跨云擴展,跨云彈性伸縮。這個階段相當于是我們說的網絡,云網融合,完全融合。目前這個階段實際上難度是蠻大的,約束和限制比較多,應用基本上都需要重構。我們說像AWS,像Azure這些公司,他們都喜歡互聯網的企業,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很多架構都是分布式的,都是松偶合的,他們很容易就從以往的環境當中遷移到公有云上。但是,在我們傳統的企業里面,制造業,包括一些公安的應用系統、政務系統,他們其實有的是緊偶合的。緊偶合的一些系統重構之后才能夠做到這種跨云的擴展,跨云的伸縮。如果實現之后,實時的數據災備、容災,利用功能計算,包括貸款優勢,實現業務的負載平臺,達到這個目標。
我們知道混合云分成這么三個實現階段,那么云管理平臺需要分成什么?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最傳統的資源管理,管理VMware,管理物理機,管理虛擬機。這里的一些異構,物理機、虛擬機。流程控制,企業內部的流程控制,包括簡單的日志記錄,還有自動化的部署,簡單的計量統計。
第二個階段以后,可能不只是管理資源,可能管理一些應用,把應用也放在這個平臺上。然后是異構納管和多云接入,各個云廠商涌現,公有云遍地開發,一個企業可能會同時使用多個云,這個平臺就能夠實現多云納管。還有流程控制,安全審計。然后就是編排,能夠提供流程編排,增加彈性伸縮,還有成本優勢。現在很多廠商基本上走到這個階段。
再往后走,第三個階段是云網3.0,要打通私有云和公有云最后的一公里,這個打通不是通過手工配置然后怎么樣打通私有云,這個要通過云管平臺上的一些接口和操作。然后就是多級云管,資源是分層的,像廣電系統、公安系統,他們的資源是把省一級,市一級、縣一級的資源池打通。現在我們希望集中起來之后,通過多級云管,在核心資源這塊,IT核心管理系統全部由核心這塊控制,越往下得到的控制權限或者管理權限越低,甚至到最后只做硬件運維。
然后是服務治理,只有通過服務治理才能把IaaS層,SaaS層,DaaS層各種應用介到這個平臺上來,才能提供更多的應用和服務。再緊接著就是跨云編排,跨云災備,到最后實現多云的接入。這是我們對云管的這一個方向的展望。
我們云星數據經過近兩年的發展,業務也是突飛猛進,現在在北京也是又成立一個研發中心,希望大家加入我們,也希望友商、集成商合作起來,把這個平臺做好。
文章編輯:CobiNet(寧波)
本公司專注于電訊配件,銅纜綜合布線系列領域產品研發生產超五類,六類,七類線,屏蔽模塊,配線架及相關模塊配件的研發和生產。
?2016-2019寧波科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浙ICP備16026074號